當前位置:
  • 首頁
  • 學院新聞
  • 學黨史·開新局丨電子所黨支部赴革命圣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學黨史·開新局丨電子所黨支部赴革命圣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通訊員 牛婷鈺)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的講話精神,根據學校及學院黨委安排部署,結合黨支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安排,電子所黨支部組織教職工前往革命圣地,結合實際科研工作開展了教學培訓及討論學習,以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西電建校90周年。

現場教學感人心,重溫誓詞強信念

培訓學習期間,一方面,學員們身著紅軍服,重走紅軍路,唱響紅軍歌,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大井朱毛舊居、小井紅軍醫院、紅軍烈士墓等地,現場教學,觸動人心;另一方面,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敬獻花圈,重走挑糧小道,追尋紅軍記憶,體會井岡山精神,傳承紅色血脈。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內,通過一幅幅珍貴生動的歷史圖片和一件件豐富詳實的實物資料,學員們深入了解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背景和其對中國革命道路的重要意義,切身感受到了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先烈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莊嚴雄偉的“死難烈士萬歲”的無名烈士紀念碑下,全體黨員向革命先烈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

經過緊張高效的實地研學,學員們紛紛表示,無論參觀學習、現場教學還是專題講座,都讓人深切感受到今日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同時深刻認識到,只有堅定理想信念,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價值實現和國家科技需求緊密地結合起來,不斷傳承艱苦奮斗的法寶,才能夠提升實驗室和平臺的技術支撐能力,為國家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潛心問道精業務,賡續血脈守初心

在感悟思想偉力、砥礪初心使命的同時,重溫辦學歷程,回顧老一輩西電人憑借第一次反“圍剿”中繳獲的“半部電臺”,從無到有成立了無線電訓練班,并發展壯大為中央軍委無線電通信學校,鑄就了人民軍隊無線電通信及通信教育事業的九十載輝煌,在場學員們無不感到振奮與驕傲。在全體學員重溫了中國雷達工程創始人畢德顯院士、雷達信號處理重點實驗室創始人保錚院士默默耕耘,在通信、雷達領域進行開創性探索,把畢生心血和智慧獻給我國教育和電子信息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先進事跡之后,電子所黨支部書記、陜西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蘇洪濤表示,作為賡續紅色血脈的西電雷達人,應當學習前輩們始終懷揣“初心”,投身國家建設,默默付出、不計回報的精神。在新時代,青年教師應心中有大義,秉承“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求真務實、愛國為民”的西電精神,肩負起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重大戰略需求的責任擔當,協調并處理好個人發展與有組織科研的關系,為國家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青年教師黨員陳渤深受觸動,激動地談道,“我們要以身作則,秉持革命先輩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精神,把老一輩電子所人的鮮活事跡內化為攻堅克難的精神動力,接續奮斗,再創輝煌,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科技報國擔使命,教育報國育新人

為將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實效,促進支部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黨支部還就地組織召開了雷達信號重點實驗室上半年會議,總結回顧十三五的工作成效,分析討論十四五的規劃發展。討論會后,實驗室主任劉宏偉教授表示,青年教師應當立足本職工作,傳承好老一輩雷達人嚴謹敬業的學術精神和勤勉無私的奉獻精神,將個人發展目標與國家戰略目標相結合,準確研判雷達行業發展趨勢,樹立“國際前沿有聲音,重大裝備有貢獻”的發展理念,鼓勵青年教師要有勇闖無人區的勇氣和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堅持實事求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做雷達人精神的弘揚者和傳承者,勇擔時代使命,彰顯責任擔當。

電子所黨支部許述文表示,“一幅幅歷史圖片、一件件遺留實物讓我們對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歷程有了更深刻地認識,我會努力把紅色基因融入課堂思政之中,以黨員教師的家國情懷讓光榮的革命傳統和獨特的紅色基因在西電學子中薪火相傳,腳踏實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據悉,電子所黨支部作為首批全國黨建樣板黨支部和首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堅守雷達事業,不斷探索“1331”黨建業務協同育人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打造了一支矢志愛國奉獻、勇于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充分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功能,在電子信息創新人才培育和科技創新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同時多措并舉推進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在不斷增強黨組織凝聚力的同時,帶動電子所的發展不斷開創新局面、邁上新臺階,以實際行動為我國雷達事業發展持續奉獻。

責任編輯:鄧鑒